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指导语的现象学解读.doc

资料分类:学前教育 VIP会员(致青春郑微)分享原创毕业论文参考材料更新时间:13-08-13
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资料包括:完整论文 下载论文
转换比率:金额 X 10=金币数量, 例100元=1000金币 论文字数:12260
折扣与优惠:团购最低可5折优惠 - 了解详情 论文格式:Word格式(*.doc)

摘要: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语的有效使用关系到我们教学的成败,是组织教学的有力手段,体现了课堂教学管理的艺术性和科学性。本文通过“面对实事本身”的现象学还原方法,关注了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语和指导语中存在的问题,依此从现象到本质,分析指导语使用失效的原因,对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。

关键词:指导语;有效教学;现象学还原;失效

 

在进入杭州某幼儿园实习的第一天,我听到了这么一堂课:

   

   主题:托班科学活动《剥毛豆》

   情景:保育员阿姨坐在示范桌边剥毛豆。

  教师:“宝宝看,张阿姨在做什么?”

  幼儿一下都把注意力转移到阿姨身上并齐声答:“剥豆子。”

  教师:“这是什么豆呢?”

  有人说缸豆,有人说豆豆,个别小朋友大声说毛豆,教师:“恩,是毛豆。”

  教师:“宝宝们知道阿姨剥出来的豆壳叫什么吗?”

  幼儿不知,却也还是大声回答:“不知道。”

  “这叫豆荚。”老师说。幼儿又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说:“豆荚、豆荚。”

教师继续:“豆荚里面包着的一颗一颗就是豆子,宝宝们看阿姨是怎么剥开豆荚,把豆子剥出来的?”

  阿姨放慢速度剥豆,教师在边上讲解剥豆方法,然后问:

  “阿姨把剥好的豆子放在哪?把豆荚放在哪了?”

  幼儿齐声回答:“盆子——篮子——”

教师强调一次要把剥好的豆子放在碟子里,把豆荚放到框里后,让全体幼儿进行剥豆。

  当时我把这次集体活动就用简单几句记录在听课笔记上,之后也没在意这次活动。实习结束后在整理笔记时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十分流畅的活动。再一回想,那天孩子们剥豆剥得特别认真,而且他们剥豆的活动桌面很干净,整个活动气氛十分有序,不混乱。一节好课不就是课堂秩序井然,活动目标达成,幼儿得到发展吗?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,我想那天教师的指导用语是最大功臣,简洁、准确、句句直达目标,不累赘且没有过多的修饰,可谓“针针见血”,她在需要幼儿回答时表示疑问,有时自己直接做出解释,整个活动流畅自然,怪不得那天我有时间过得快的感觉。再看另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课中,问幼儿:“小朋友看,老师脸上有什么变化?”然后从一张严肃的表情变成满面春风,幼儿回答:“老师,你镶牙了。”教师听得哭笑不得又问:“是老师脸上,有什么不一样了呢?”幼儿仍然领会不了老师的意思,坐在那一片茫然,老师见状只好勉强笑着说:“老师在笑,是不是啊?”活动才得以继续。可见,教师的指导语对教学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

 

意思相近论文题目: